7月1日,中檢院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fā)表了題為“Increase in H5N1 vaccine antibodies confers cross-neutralization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5N1”的研究論文,展示了假病毒技術平臺在禽流感疫苗廣譜性保護評價中的應用研究成果。
自2020年以來,H5亞型禽流感(特別是2.3.4.4b分支)在全球迅速傳播,并突破物種屏障,外溢到奶牛、豬等多種哺乳動物及人類。2024年4月,美國報告首例由奶牛傳播至人的H5N1病毒感染病例,截至目前已有70例人感染病例,中國于2022年在江蘇發(fā)現(xiàn)人感染病例。這些事件凸顯了病毒跨物種傳播的嚴重危險。由于病毒持續(xù)變異,當前主要流行的毒株已從疫苗株的1分支進化至2.3.4.4b分支,現(xiàn)有疫苗的保護效果亟待驗證。
研究團隊利用假病毒技術平臺,構建了17株全球H5亞型禽流感假病毒株,快速評估了接種H5N1滅活疫苗的人體血清對毒株的交叉中和活性。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隨著針對疫苗株中和抗體水平的升高,疫苗血清對多種H5流行毒株的交叉中和活性顯著增強,對當前主流2.3.4.4b分支毒株(如A/Texas/37/2024)以及中國流行株A/Jiangsu/NJ210/2023的中和抗體陽轉(zhuǎn)率也顯著升高。研究結(jié)果表明,通過提升現(xiàn)有H5N1疫苗誘導的抗體水平,可有效提高對當前全球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毒株的交叉中和作用。本研究為H5N1疫情防控用疫苗研發(fā)提供了方向、評價技術和數(shù)據(jù)支持。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藥品監(jiān)管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課題及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的立項支持。
(趙晨燕 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