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記者:
有很多肺癌患者確診后,他最關心的就是生存期有多長,治療過程痛不痛苦,想請楊帆教授解答一下。謝謝。
?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楊帆:
謝謝您的問題,這也是個經(jīng)常被患者和家屬問到的問題。我想明確說,第一點,隨著醫(yī)療技術進步,現(xiàn)在肺癌的治愈率及長期生存率已顯著提升。對于早期和中期肺癌來說,以手術為核心的綜合治療可以使相當比例的患者實現(xiàn)臨床治愈。對于晚期肺癌患者來說,隨著個體化治療的開展及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的開展,他們的生存期顯著延長,甚至接近慢病化。慢病化是個醫(yī)學概念,指的是預期生存超過五年,生活質(zhì)量得到明顯改善。現(xiàn)在隨著有效治療的開展,有相當比例的晚期肺癌患者,通過科學規(guī)范的治療,不但能活的長,而且能活的很好。
關于治療的不適,這也是肯定存在的。我們要看到,所有的治療都一定伴有某種程度的不適,需要綜合考量治療獲益與不適之間的平衡。以外科為例,外科手術的切口必然伴隨不適,但剛才我們提到,對于早中期肺癌,以手術為核心的綜合性治療可以使大部分患者實現(xiàn)治愈,那么,手術創(chuàng)傷帶來的不適是可以被接受的。
放化療領域的治療手段在不斷改善,出現(xiàn)了更多效果更好、不良反應更少的治療手段。此外,現(xiàn)在也有很好的輔助手段來減少患者的不適。比如,針對圍手術期疼痛以及化療引發(fā)的嘔吐,有多種預防和處理措施。這些使得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療時付出的代價更小?,F(xiàn)在的治療重心逐漸轉向關注患者個體化、全程化的生活質(zhì)量提升,除了住院期間,也關注到了居家的情況。我們希望讓所有患者不但要活得長,而且要活得好。
最后概括一下,我覺得我們要看到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肺癌治療日新月異的面貌,所以患者及家庭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科學的、理性的參與到治療中,我覺得是最好的選擇。謝謝。